上一次在《國家地理》雜志的封面刊登恐龍復原圖,已經是2007年的事情了。那是一幅我們從小就習慣的圖像:神話生物般的長臉,凹凸不平、色彩單一的粗糙皮膚,蜥蜴一樣的眼睛。
是時候重新認識恐龍了。利用新科技和最近出土的大量化石,古生物學家們正在改變我們對這種古代生物的了解。
隨著交通與旅游業的發展,人類活動給墨脫生態帶來的壓力逐漸增大。科學家通過蝴蝶保育計劃,探索生態保護的新可能。
科學家、撿巴西栗的鄉民、土地所有者、旅游承辦商聯合起來,致力于保育一種珍貴的頂級大雕。
從林場到保護區、從只顧經濟發展到保護與發展并重、從政府管理到民間機構參與,九龍峰發生了怎樣的變化?
國家觀光步道將我們帶往美國最后的荒野,但這些地方正面臨著被忽視、氣候變化和人滿為患的威脅。我們有責任保護它們。
親,沒有更多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