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人員采集的碧鳳蝶樣本。
墨脫縣背崩鄉的山路上,張蔚團隊成員用捕蟲網捕捉蝴蝶。畫面左側即為雅魯藏布大峽谷,右側山崖峭立。墨脫的植物資源為蝶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棲息環境。
穿過嘎隆拉山長長的隧道,就進入了墨脫縣境內。八月是墨脫的雨季。舉目四望,盡皆是濃墨重彩的綠,濕潤的,帶著些黛色,仿佛上天的畫筆剛剛離開,顏料還未干。雨季時候山里水汽極其旺盛,云霧便也異常濃厚,半山腰氤氳著大團大團乳白色的云霧,時常走著便看不到眼前的山了。不時有瀑布從云中顯現,像靜靜垂下的哈達。濃重的綠沿著山一路向下鋪灑,一直到底端山谷。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就沿這些山谷奔涌向前。這個季節的江水性情極其暴躁,挾裹著泥土,咆哮翻滾,一刻不停地奔向前方。
不下雨時,到處都是蟲鳴,從谷底向上擴散開來,山谷就像一個效果很好的擴音器,將每棵草、每片樹葉下昆蟲的振翅都傳遞到耳畔,不時有蝴蝶飛掠眼前,為這濃厚的綠意再增一分秀氣。鳥鳴在雨后青山中更為空靈宛轉。
“太美了!”跟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張蔚團隊進入墨脫后,所有人都發出同樣的感慨。對著這樣的墨脫,大家似乎都已詞窮。
墨脫縣位于西藏東南部,喜馬拉雅山的東端,加拉白壘峰和南迦巴瓦峰分立東西兩端,雅魯藏布江從中穿流而過,形成縱深達6000米的險峻峽谷——雅魯藏布大峽谷。印度洋的暖濕氣流經峽谷北上,為這里帶來豐沛的降雨。受上述條件影響,墨脫的氣候與環境全然不似很多人想象中西藏天高云闊、大開大闔的樣子,它藏匿于群山之中,幽深而隱秘,正像藏文中的“博隅白瑪崗”——秘境蓮花。而我們所做的,就是在這片蓮花中,探索蝴蝶身上所承載的演化秘密。
“我之前更多關注海南、云南這些大家都更熟悉的熱帶地區,從來沒想到西藏還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。”盡管之前已經在各種資料中對這里有較全面的了解,但是親眼目睹墨脫,張蔚依然覺得十分震撼。“像亞馬孫叢林那些地方,有很多人做過研究。很多海島環境也是研究熱點,比如我讀阿爾弗雷德·華萊士的書,了解到他花了八年在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探險,所以博物學家對海島的研究相對也比較透徹。但是墨脫就不一樣,可能因為身處內陸,加上語言不通,這里早些年并沒有被博物學家發現,相關研究成果也很少。”